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去年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与保障等方面做出阐述。这就意味着,大健康成了国家战略,受国家重视与支持。这个战略将持续15年,这就意味着大健康的市场,至少还能保持活力15年!这是多大的市场,你知道吗?
回首2016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大幅攀升、亚健康成为常态等引爆了巨大的医疗健康潜在需求;经济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再加上“健康中国”战略的政策的保驾护航,大健康行业迈入黄金发展期。
即使处在全球“资本寒冬”大环境下,大健康产业却是少数“不缩水”反而持续稳步增长的行业之一,投资并购风起云涌。
像万达,成立了大健康集团;阿里,也成立阿里健康;小米,大力开发小米手环、小米体重秤,监控大健康数据;腾讯整合执业医生资源,上线健康咨询业务;百度自身开发了百度医疗大脑、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健康等八个医疗板块;华为合作医疗机构为其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这些在2017年福布斯富豪上排在前十富豪中,大多数已涉足大健康行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支持依据就是8月10日商务部对外公布了2017-2018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拟入选名单中,名单列出了239家企业,其中有14家大健康企业上榜。不得不说,干大事的人都看好大健康产业。
那具体什么值得关注?去年年末,治未病爆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变,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大健康产业恰恰是“防、治、养”模式的产业体现,随着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治未病”被视为蓝海。
在这个“中国经济总量排行世界第二、中国老年人口将赶超4亿、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85%、中国居民素养水平将达到20%、2020年健康产业市场总额预计达8万亿”社会环境下,国民对医疗保健会更加重视,会关心吃什么健康,做什么健康,怎么运动健康,怎么去预防疾病等。
“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就在于自我保健。”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于是保健,成了一大热门对象。保健又有养生保健,保健品,疾病预防等分支。那你是否已经投入保健行业了,了解这个刚需呢?你的产品又卖的怎样?如果效果不明显,你可以试着找广州大品台,他们让你产品傍上大品牌,做大你的大健康生意。
据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黄金期,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保健品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全球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将回归到“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费也将增速提速,你可以行动了!